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凱撒的面具-這個政府唯怯懦二字可以形容 - 中時電子報

性 - Google 新聞
Google 新聞
凱撒的面具-這個政府唯怯懦二字可以形容 - 中時電子報
Mar 14th 2012, 21:05

     時間是晚上十點,方式是用傳真機發布新聞,新聞稿內容是政府決定有條件開放美牛進口,結果是另一場美牛風暴即將再起。

     美牛進口屬於重大決策,而重大決策的新聞發布規格,包括何時發布、誰來發布以及什麼方式發布,都有標準程序可資依循,如果規格亂了套也離了譜,決策效果不但將大打折扣,甚至會有反效果;而馬政府有條件開放美牛進口的新聞發布規格,就是集錯誤之大成的負面範例。

     開放美牛並非緊急狀態下的臨時性決策,亦即並未急迫到火燒屁股,非要在當天晚上宣布不可,否則隔天早上就會立即遭到美國的制裁報復;但行政院卻選擇不在當天上班時間,從容宣布這項重大但非緊急的決策,晚上十點是有意選在報紙截稿最後時刻,讓記者沒有大作文章的機會;以傳真發稿而非召開記者會宣布,也是有意避開媒體現場質問,以達到單向宣傳的目的。

     這種突襲式的重要決策發布方式,不知道是馬政府中哪個天才想出來的點子,但不管點子出自何人,都證明這個政府不但是個傲慢的政府,也是個怯懦的政府,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這個政府是一個怯懦其實而傲慢其外的政府,就像一個人常常會因自卑而自大一樣;怯懦其實才是馬政府的本質。

     但馬政府為什麼會表現得這麼怯懦?理由不外乎是:其一,行政院雖已召開過三次專家諮詢會議,但爭議卻不減反增,政府若不快刀斬亂麻斷然宣布決策,爭議將更擴大,美牛開放也將遙遙無期;其二,若在上班時間召開記者會宣布決策,媒體記者一定會連番炮轟質疑,隔天報紙也必然會以負面報導居多,晚上十點以傳真發稿雖然可能遭到抨擊,但兩害相權取其輕,仍屬損害較小的選擇。

     但跳開正常的決策發布程序而不為,卻選擇以非正常的突襲方式通告國人,好像政府做了什麼罪大惡極見不得人的事情一樣,祇敢在夜半時分囁嚅獨白,卻不敢在光天化日下坦然面對質疑,並且勇於替政策辯護,這樣的行為當然就是怯懦,而且是全球政府少見的權力怯懦的表現。

     而政治人物之所以會犯下權力怯懦的錯誤,道理也很簡單:他們知道某項權力的行使,在正當性上可能會遭受質疑,理不直當然氣也不壯。第一次美牛風暴發生時,馬政府受傷甚重,但開放美牛在美國壓力下卻又勢在必行,馬政府顯然已不可能找到一個執兩用中的方法,既可以防止風暴再次發生,又可以化解美國壓力,於是祇能以專家諮詢會議來當決策的掩護,並且以「沒有美國壓力,沒有預設立場,沒有時間表」的宣示,來掩飾決策的缺乏正當性。

     但祇要看過《維基解密台灣》那本書中有關美牛議題部分的人都知道,美國官員對扁政府與馬政府對美牛進口的「不作為」,不但有壓力,而且壓力大到甚至坦承「華府感到精疲力竭」、「已經快要失去耐心」了,但馬政府卻擔心被人譏評在美國壓力下而不得不為,甚至被人嘲諷是山姆大叔的兒皇帝,卻一再以沒有美國壓力強裝英雄好漢,這也是怯懦的另一種投射。

     馬政府更怯懦的表現是以民調來強化決策的正當性。民調雖然號稱是反映多數民意,但有擔當的政治領導人卻必須領導民意,在作重大決策時,既不能讓「媒體治國」(mediacracy),更不能讓「民調治國」(pollcracy),讓媒體與民調取代政治人物應當擔負的判斷與領導,甚至取代民主政治應有的決策機制;尊重民意是民主的表現,但以民調治國或者決策依賴民調,卻是權力怯懦的表現。

     陳冲內閣剛成立時,曾經找了學者與名嘴去替閣員上課,教他們如何進行政策溝通,但馬政府這次處理美牛爭議的手法,卻證明那幾堂課其實都白上了,這種方式的政策溝通,不但可以當成全世界政府的負面教材,如果第二次美牛風暴又重創馬政府,那也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

     事到如今,馬英九與陳冲不能再躲在專家與民調數字的背後,誰拍板定案,誰就應該面對公眾,否則,這樣的政府唯怯懦二字可以形容。(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Donate to Wikileak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