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9 中國時報 張睿纖/台北報導
冠心病治療有新技術,衛生署今年初核准心臟震波儀使用,冠心病患者可透過心臟超音波的震波治療,刺激血管產生新生的細小血管,改善心肌血流灌注,減少心絞痛或心臟衰竭的發生。不過醫師提醒,任何治療手術對冠心症而言都只是治標,患者治療後還是須注意生活習慣,才是根本之道。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傅懋洋表示,有10%的病患因冠狀動脈產生瀰漫性病變,無法接受外科繞道手術或經皮下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只能長期靠藥物減少心絞痛發生。
「就像高速公路主道路阻塞,須其他旁支道路進行疏通。」傅懋洋指出,體外震波治療普遍運用在泌尿科治療泌尿道結石,近年骨科也用來治療五十肩、網球肘等疾患,利用低能量震波激發病變部位的一些發炎因子或其他因素,造成細小血管的新生,改善心肌血流的灌注。
傅懋洋表示,嚴重心絞痛、冠心症患者,經一系列心導管、心臟超音波檢查後,發現血管嚴重阻塞,已不適合接受介入性治療患者,可採心臟震波儀來治療;但如心臟有血塊、嚴重肺氣腫等患者,超音波無法看出定位位置則不適合做此類手術。
臨床發現,7成的病患心絞痛問題得到改善,且病患運動時間平均增加1分鐘,像是23位臨床試驗者當中76歲蘇爸爸有嚴重心絞痛,且因中風行動不方便而便祕,只要上廁所一用力就會感到胸悶、氣喘,因年事高家人不願意經介入手術治療,後來經心臟震波儀治療,病情有所改善。
不過,醫師強調,除非真的沒有辦法介入性治療,才須在專科醫師評估下接受此項手術。但冠狀心臟病是進行式的疾病,治療只是控制心絞痛發生,患者在治療後,應定時服藥、定期回診,並修正生活習慣,才是維護心臟健康的根本。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Donate to Wikileak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