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讓墓地的公益性、公共性回歸本位,多探索、實踐"經濟適用墓"做法,才能讓天價公墓淡定下來。也唯有如此,才能不再出現"活在北京,葬在河北"的悲劇,才能消除這個社會"死不起"的悲情。
只有讓墓地的公益性、公共性回歸本位,多探索、實踐"經濟適用墓"做法,才能讓天價公墓淡定下來。也唯有如此,才能不再出現"活在北京,葬在河北"的悲劇,才能消除這個社會"死不起"的悲情。
據新華社報導,由於北京墓地價格一再飆高,很多北京人開始去周邊的河北等地購買墓地。而一項相關數據顯示,北京陵園近年來價格一再飆高,10年漲了15倍,目前已經沒有低於2萬元的墓地。"活在北京,葬在河北",成為這個清明節期間的熱議焦點,而這背后實則是對北京墓地價格過高的抱怨。
小到大蔥,大到房子車子,再到婚姻嫁娶,再到生老病死…在這個工資漲速趕不上GDP,更趕不上物價飛漲的年代,面對"高調"上漲的墓地價格,有網友戲稱"死不起",感嘆"生前當房奴,死后變墳奴"。更有網友發表評論稱,生活在大城市,辛苦一輩子,混得好就算你能跑得贏物價,付得起首付,買得起車,娶得起媳婦,生的起兒子,拿得出入園費,治得起病,養得起老…到頭來你未必能買得起墓,也逃不"活在北京,葬在河北"的悲情。
公墓價格攀升,與房價非常相似。1990年代末,工薪階層憑借半生積蓄,買一套房沒問題。可現在,工作一輩子都難買得起半套房。因為背后有急功近利的房地產開發商,有較高的土地出讓金,更有占據六成的"土地財政"等等。一句話,房價也好,天價公墓也罷,當它擺脫了公益本色,坐上商業化"急功近利的火箭",便只有"一飛沖天"的漲勢。
而如何讓民眾生的權利和死的尊嚴都能得以體現,恐怕是喪葬公益化改革最不容忽視的問題。事實上,想要讓天價公墓淡定下來,也只有強化公益、公共回歸本位,多探索、實踐"經濟適用墓"做法。
清明前夕,國家發改委和民政部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殯葬服務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事實上,類似意見每年兩會,都是重點的民生議題,解藥也不是沒有:讓公益性殯葬服務真正公益,基本服務政府定價,其他服務試行政府指導價;經營性殯葬服務,打破民政部門的某些審批壟斷,允許民間資本進入,以市場競爭來保障質優價廉的殯葬服務,讓民眾不再沒有選擇權,不用再偷偷摸摸擠占皇陵、王陵建非法"小產權墓"。當然,再輔之以喪葬觀念的改變,"死不起"的尷尬才能最終終結。
此外,殯葬暴利也是現實存在的一個現象。如果任由殯葬暴利恣意生長,只會像居高不下的房價一樣,加劇民眾的生活負擔,降低幸福指數。因此,建立惠民殯葬政策,出臺一部《殯葬法》,把殯葬行為規範化,讓殯葬的遠離暴利,收益合理化,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另外,政府要有耐心地倡導綠色殯葬,公益性殯葬,在國外,海葬、樹葬、壁葬等方式已經是非常普遍的形式,但在我國卻還是一種起步。這種觀念上的改變可能需要歷經一代、甚至幾代人,從思想上讓公眾遠離傳統的、封建的殯葬行為,需要政府長期不懈的努力。
(賈芳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